
(二十八) 六 尺 巷 與 不 刊 之 論 封 面
洪 文 2015年 六尺巷 「讓他三尺又何妨」 高一尺立身,退一步處世 三月七日刊登於商報 「不刊之論」 名句警言,不易之典 三月十七日刊登於商報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緣嘴饞,「宮爆雞丁」牙後慧 三月十八日刊登於商報

(二十六) 2. 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什麼(八之二 ) 沉舟側畔千帆過,寡婦孤兒少涉足 洪 文 股票千絲萬縷,瞬息萬變,令人頭暈目眩,不可窮極。它可以令人一夕致 富,笑逐顏開;也可以令人一夜鍋底朝天,萬刼不復,叫人畏縮不前,所以要嚴 守分寸,保本為重,千萬不得大意。 對滿頭雪白的銀髮老人却是魚與熊掌二者得兼;一是投資最好的選項,老 人經驗豐富,輕車熟路,操作游刃有餘;二是保養腦力思考猶新,維護身心健康 如舊,正如枯木逢春,互相欣欣向荣,重得新生命。若非如此,老人一旦退休, 安閒在家,無所事事,離患疾只有半步遙,距殮房不外一門隔,勢如魚乾死陳列 於市場。 那些擬馳騁股票市場的新手,最好先事前做沙盤摹擬推演六個月,瞭解市情 動向,熟悉股價最高點與最低點,就能事半功倍。雖然初時能力有限,若持之恆 ,也能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只要真正體味股票分析的精髓,便能得心應手,不 然事倍功半。 股票起源於公元一六零零年代,英國東印度航海公司(BRITISH EAST INDIACO.)經營航海事業,公司資金短缺,每一航次獲利有限,綆短難以汲深,每次出 海以前,就公開集資,航次任務完成回航,即將這次所賺利潤以出資多寡平均分 給出資人。 一九一三年,英國東印度航海公司為節省工時,改為四航次派息一次,以 平均比率分派投資人每四次航海所賺利潤,這就是股票的由來。 股票是上市公司透過證劵交易所公開募集資金而發給投資人的一種憑證。 投資人手握這個股票憑證就是公司的自然股東,享有派股、派息、優先認證、股 東大會發言權與表決權。股票亦可透過股票市場自由買賣、交換 、轉讓等權利。 進入股票交易前夕,必須修煉選股基本功夫;抓大勢、挑好股、重原則。 限買「籃籌」股,不買三四线股票。沉着應對,便可高枕無憂,立於不敗,切勿 盲目跟風,隨股票市場浮沉起舞。 投資股市提高勝算要堅持三個原則:察時勢、抓好股、講分析。俗說練武 不練功,最後兩手空,所以挑股基本功十分重要,這是掌握股票基本知識,切勿 忽視。 掌握上市公司的基本資料:什麼行業、五年業績、主要股東;經濟動向、 負債多寡、前景預測,派息派股,股本回報率。這些菲律濱證交所(PHILIPPINE STOCKEXCHANGE. PSE.)均有完整記錄可稽或上網址稽查,上述所指多屬藍筹股。 所謂「藍筹」喻指「藍筹」中的藍色是一九六零年代美國賭博場所的賭注 籌碼。當時賭場交換籌碼分為藍、紅、白三種顏色;藍色籌碼價位最高,紅色次之,白色最微。因此股票市場就挑選價值雄厚,交易活躍的股票稱為「藍籌」股 ,亦是證劵交易所選為計算股票指數(INDEX)成份股,屬於佼佼亮麗的股票。 股票雖猶「沉舟側畔千帆過」,變幻莫測,極難捉摸,使人有白雲蒼狗之嘆。孤兒寡婦最好不要涉足其中,以確保日後生活安逸無憂,除非是股票市場的 佼佼者。 期在股海長久馳騁,決勝千里的祕訣,一定要學習少林寺和尚苦練挑水上 山基本功夫,只買優質藍籌股票, 絕對禁止「追高殺低」心態,不然一生累積資 金會像灰飛煙滅一樣,化為烏有,悔之無及。股票的漲跌,宛如博奕,此方所得 就是彼方所失。股票散戶根本沒有財力與法人(基金)機構爭一日長短,祇能以沉着 冷靜的心境、耐性、技巧、思考、敏銳、判斷、以「逆向操作」因應。這樣操作 才能赤手空拳,以小博大,展示一番拳腳。…

(二十六) 1. 老人與股票
老人與股票(八之一) 夕陽無限好,晚霞掛樹梢 洪 文 股票適合髮白如鶴羽的退休老人投資,他們博古通今,一生歷盡艱辛, 飽嘗滄桑,所以做事能力優異,應付裕如,在股票市場賺錢養活,綽綽有餘; 宛如一羽之易舉;游刄之有餘地,但養老私房錢切切不可做賭注。祇許剩餘額 外不用資金,小心抓準一優質價低的藍籌股票小博怡情,打發時間,維護身心 健康,即使膚皺如雞皮,縱然做事力不從心,祇要根據股票經緯走勢,按圖索駿,亦能排沙揀金,持之以恆,至少也能達到破鄨千里。人超花甲,經驗豐富 ,人際關係密切,智識飽和,財力充裕,再創立功業,雖屆高齡,也為時未晚 ,所謂「老樹著花無醜枝」,祇要樹梢開滿鮮花,就沒有難看樹枝。 老不足嘆,可歎老而虛生;虛活一生才值得嘆息。高齡老人要學習「老驥伏櫪」的壯志精神,記牢「夕陽無限好,晚霞掛樹梢」。 股票確實千態萬狀,變化莫測,恰如相山觀形;橫看成岒側成峰;遠近 高低各不同,好比以互異觀點看同一股價股量,其結論必然也是不同。老人事 未至而慮端先萌,如此閒置老馬之智不用,非常可惜,當時桓公迷惑失道,不 用老馬之智,怎能遂然得道而回;用智宛如生花於已枯之木,起煙於寒灰之上 ,老人奈何安閒在家坐等日落,俗諺「死而被忘者」,縱使高齡,也不是真正 長壽。人貴在死後不被人遺忘,給後輩留下難忘的印象,切戒沉迷在當年掌聲 簇擁中,陶醉於昔日權勢顯赫時,這樣就會活得踏實無華,做現在應該做的事 。 莫言草木萎冬雪,會在蘇息遇陽春。台灣股票證劵公司交易大廳,都是一群雞皮鶴髮的耄耊之人,滿頭沒有一根黑髮。每人租用一台顯示器,心手相應,情緒平穩,在那裡縱橫股市。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整日碌碌,樂此不疲,把內中交易盈虧置之罔聞,祇知會心之樂,不管冬雪陽春交替,抓緊養老私嚢,避開未來錢財窘乏,這是防微中防患於未然。老人應該著眼未來,不要將昨日烦惱的事情帶到今天,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這樣就不會虛活。 股票屬於勞心不勞力,心裏想做體力不足的行業,一塊未經琢磨的玉,未經冶煉的金,老人如果適時發揮其心有餘而力絀的深博才識,創造晚年優異成績,留給後輩一個不朽概模,既遠離痴呆病根,也不會被人視為孤雛腐鼠,事事倚人,反落得吞聲忍氣嗟怨。日日思考,深入思索才能掌握股票精髓,也就是成功的一半。天天運動,動能健身,也就是捍衛生命的盾牌。 老人必須以一個普通人的心看世界;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長期投資價低優質藍籌股。這樣長期投資,每日費時大約二點鍾,就能瞭如指掌,逢高價賣出,遇低價買入,學習古人相馬不相皮,模仿伯樂只相馬瘦骨法奇的股票,冷靜應對,不要輕信謠言,切戒心浮氣躁,謠言可以混淆是非,白玉反生蒼蝇。 股票交易市場匿稱合法賭場,場內交易詭詐莫測,言多優,行多悔,全是話不及義,沒有一句正經話,小心應對。

(二十八) 3.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緣嘴饞,「宮爆雞丁」牙後慧 洪文 一個偶然機會與三五摯友餐廳敍舊,打開菜單一看,一道「宮爆雞丁」赫然 映入眼中,初以為餐廳更改口味,把「宮保雞丁」,改為「宮爆雞丁」,由烹飪變成 爆炒。「保」、「爆」、「煲」讀音相似,可能餐廳錯寫為「宮爆雞丁」,或獨出心裁, 標異字於眾餐廳之外,或跟在別人後面鸚鵡學舌,拾人牙慧,以引人注意。 「宮保雞丁」的由來有其古書典故,如要沿波究源這道菜餚名稱,須回顧清 朝咸丰三年進士,光緒二年四川總督丁寶楨一手烹飪的口味香醇,吃後留有一種難 以忘懷味覺享受,其主要材料是雞肉,花生米和紅辣椒。丁寶楨喜歡吃雞肉,尤其 嗜愛辣椒。這道菜原本是丁家「私房菜」,後來越傳越廣,街頭巷尾,盡人皆知, 風靡全國。 明朝,清朝二代的官銜都有「虛銜」,最高虛銜有「太師」、「太傅」、「太保 」、「太子太保」。沒有實際權力,有些是大臣逝後才追封為「宮保」:宮廷中特封「 太子太保」的「官銜」。 咸丰皇帝後改專用「太保」命名,是宮廷「衘封」,故稱「宮保」。丁寶楨 官大,治蜀十年,多有功績,死於任上,追封為「太子太保」,是清朝「官銜」之 一。其烹飪的「雞丁」被冠死後追封「宮保」二字,所以「宮保雞丁」從此傳開, 家喻戶曉,盛行一時。特別是四川省一帶享用的人很多,單四川省人口就有一億以上。 由於時代轉移,時過境遷,餐館妙發奇想,就把「宮保雞丁」寫為「宮爆雞 丁」、「宮煲雞丁」。四川省對這道菜,還是冠名「宮保雞丁」。「宮保」二字,四川 寓言「味辣」。外省冠名各色各樣,品名眾多。 東坡肉 味道鮮美,雖油不饜,雖肥不膩 洪文 談及食後口齒留香的「東坡肉」,先說蘇東坡才高八斗,揮筆立就,其調侃文 章,更是一絕。他在「河東獅吼」詩中,用尖刻的字句譏諷摯友陳季常懼內,形容 其畏妻驚慌失態,唯妙唯肖,是男人怕妻的經典寫照。 詩中首幾句極盡調侃:「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 吼,柱杖落手心茫然」。陳季常自己號「龍丘先生」,喜蓄聲妓,妻子柳氏善妒兇悍 ,把丈夫管得貼服,陳季常畏妻隨傳遍整個鄰里,影響千載。河東是古郡名,柳氏 是河東望族,妻子大聲一吼,季常就柱杖落手心茫然,後來男人懼內,叫做「季常 之懼」。 東坡肉俗稱「三層花肉」,肥瘦相間,色澤紅潤,入口香脆,油而不饜,肥 而不膩,味道鮮美,膾炙人口,品味無窮,流香千載。 這道佳餚又因一年四季變換,外形也隨之變相。春夏季節肉形一寸四方;秋 冬二季二寸四方,江浙名菜,沪杭甘味,風靡一時。外省一年四季,肉形都是四寸 四方,上桌切片,質不變相,口碑載道。美名遠揚。 東坡肉是蘇東坡任杭州官吏,親近人民,所以肉食習慣,人人皆知。他研究 的名菜,精選肥瘦互間花肉,微火長烹,味香撲鼻,色澤鮮艷,亦因此三餐無肉不 餐,是蘇東坡「私房菜」。以名誌餚,今昔相距八百年,依舊膾炙人口,百食不饜。在杭州吏治優良,弊絕風清,特別是西湖治水事績,名噪一時。 還有一首懼內名詩,描得更是淋漓盡致,極情暢快:「雲淡風清近晚天,傍 花隨柳跪床前,時人不識余心苦,將謂偷閒學拜年」。男人要從過去「懼內」教訓 中學習懲前毖後,以避免再犯同樣錯誤。 男人懼內,女人畏外,都是不對,理應做到平起平坐,不分彼此,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才是恩愛夫婦。

(二十八) 2. 不刊之論
「不刊之論」 名句警言,不易之典 洪文 「不刊之論」形容精辟之言,永恆之理,好到沒有一個字可以刪削或更改的 言論,不可解說是「不能刊載」。今義與古義,差別極大,不可同日而言,或相 提並論。 「刊」字今釋是「刊載」、「刊登」、「刊行」、「刊物」、「刊誤」, 如果依「刊」字今義解,把「不刊」釋為「不刊載」,如再依樣畫葫蘆,「不刊 之論」解為文字庸俗或粗糙到「不能刊載的言論」,那就完全錯誤的解釋,指鹿 為馬,顛倒是非。 古義「不刊之論」的「刊」字,意思是削去刻錯的字,然後重刻。在這裏 「刊」字應詮釋為「削」、「刪」、「刻」、「改」,「不刊」的本義是「一字 不易」,指文字精鍊到沒有一個字可以刪改,形容文辭巧妙,文字嚴謹,一字一 珠。楊雄,答劉韻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新唐書,文藝傳:「欲易 一字,卒不能也」。指「不刊之論」的文書精妙,沒有一個字得可更改。 古代文人記言述事,都是將文字刻寫在木牘或竹簡。「簡」是刻字的木片 或竹片,「編」是把「簡」穿串為書籍,蓋當代沒有報紙,雜誌之類刊物,所以 也就沒有照本宣科的所謂「刊載」。所以文辭中精要的字眼、字彙、字義都要仔 細考慮每一字句,避開褒詞反用。 在竹簡刻寫錯誤,或言不及義的字句,必須修改重刻,古人就削掉一層竹 片或木片,然後再刻,這叫做「刊」。竹簡或木牘可以反覆使用,削去一片舊文 ,重刻新字。 由於商務關係,經常來往中國,曾見到一個城市的廣場懸掛一條招攬遊客 的宣傳橫幅:「做好東道主,笑納遠方客」。「笑納」二字本意是有界限,只能 納物,不能納人。不能把「遠方客」作為物品納入,一字之誤,變成白璧微瑕。 「笑納遠方客」相信是誤解「笑納」一詞的真正意釋。「笑納」如果改為 「笑迎」,比較穩妥恰當。所以不論說人用字措辭必須嚴守分寸,含蓄深刻,恰 到好處。一字之差,一個小小的錯誤,招來前功盡棄。 成語,格言一般不能解釋字面的意涵,古意今釋就會解錯。所以「不刊之 論」不能釋為不可「刊載的言論」,反是文辭精妙,字字珠璣,一字不得更改。 「望其項背」 迎頭趕上,望塵能及,伯仲之間 洪文 「望其項背」這個成語形容「相當接近」,「不分上下」,通常用於否定文 句,小心褒辭貶用,一不注意很容易錯用這個成語。 由成語本身做出探本索源「項」與「背」,不難看出是「頸項」和「後背 」。望文生義,「望其項背」釋義「看到別人的頸項和後背」,肯定相離非常接 近。意指可以「趕得上」、「比得上」或是「追得上」,不是遠遠落在後面,不 可企及,所以讀書寫文最忌是看了字面,而不了解文句的真正意涵,做出穿鑿附 會的錯誤解釋。 「望其項背」、「望塵能及」都是指「趕得上」,旗鼓相當,而不是「無 法相比」。「望塵莫及」才是遠遠落在後面,無法趕上。寫文章不要生拉硬扯, 強作解人。 記牢這個成語的用法,要用在否定句子,如「不能望其項背」「難以望其 項背」、「非此所能望其項背」,不要用錯。錯用這個成語,就會變成「顛倒黑白」 ,褒辭貶用。

(二十八) 1. 六尺巷
六尺巷 「讓他三尺又何妨」 高一尺立身,退一步處世 洪 文 二零壹五年元月途經中國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著名歷史古蹟,清朝大學士張英 的老家官邸,為繕修宅牆,家人與鄰居發生爭執,雙方各持己見,不肯禮讓,相持不下。 張大學士聞訊後立回詩一首:「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千古不朽名詩,至今仍然人人掛在嘴上,津津樂道。人唯不爭,故 莫能與之爭。 他為官清廉,品行純潔,寬宏大量,處世正直,不以官大欺小,與鄰居和睦相處。做 官一日,做一日好事;活著一日,做一日好人。德優者,能懷遠;才大者,能博見。 家人收信後,遵詩後退院牆三尺,不再與鄰居爭執不休。鄰居知道後,投桃報李,也 向後退讓三尺,空出一條六尺巷道,「六尺巷」因此得名。醒世之詩,做人要「高一尺立身, 退一步處世」。品德崇高如山的人,受人敬仰;行為正大光明的人,受人效法。 這是雙方互相退讓得到圓滿的結果,化干戈為玉帛,友好往來。在這現實生活中,有 幾人能「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豁達度量?所以君子如果不思退一步待人,就像羝羊撞籬笆一 樣,心不能安。 海峽二岸在談判棹上亦曾引用這首熱得燙手「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名詩,互相退讓, 內可避免鬩牆,外可合力禦侮。引古喻今,鑒己在呼哲人,收效宏大。 做人品德如果不高出別人一尺,就像塵裏抖衣,泥中洗腳,不能超凡脫俗;處世如果 不退讓一步,就像飛蛾撲火,不能安逸。不讀先賢大論,就沒有偉大志向,常听至言,就會 堅定心志。 俗諺常說:「窄路留一步,濃味減三分」。勸人逢路狹的地方,留一步與人走;滋味濃 的食物,減一些讓別人嚐,這是涉世獲得安樂最好方法。律己宜嚴,待人宜寬,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使其然。 江海所以能匯百川,由於自願處於下游,所以能為百谷之王。張大學士安於謙虛而休休,不驕於官位而戚戚,謙虛使人變得偉大。 事業,文章隨生命而消失,但精神萬古猶新;功名富貴隨時代而轉移,但氣節千年不朽。張英學士知道功名一時,氣節千載,事業功名不能換取名節;地位名譽,財富居官顯達一時,然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讀今不如述古,談今人胸窄不容而失德,不如說先賢「讓他三尺」而修行。以古述今,可比善行。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之後凋;事不難無以知君子之氣節。 做官二句格言:唯有公正才能明斷;唯有廉潔才有威信。知道這個道理,從仕必公廉,操守必嚴明。張大學士為官清廉,照顧百姓。謙虛,是修身第一法;包容,是待人的開始。 祇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顯出英雄的本色。 「長城萬里今猶在,讓他三尺又何妨」。朝鐘暮鼓常到耳,醍醐灌頂長掛情。

(二十五) 林炳輝評找醫生求診封面
讀《給讀者有用的》 林炳輝先生評 《找醫生求診》 《找藥劑師問藥》 二零壹四年 正月二十二日刊登於世界日報

(二十五) 1. 林炳輝 – —給讀者有用的
給讀者有用的 林炳輝 記得多年前筆者曾在本欄擬文,聲稱應努力給讀書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也要有用的東西:提供一點信息或知識:給一個新觀或一點啟發‧‧‧‧‧‧ 目前,讀罷文友洪文的《找醫生求診—–醫學常識拾錦》,更大受啟發。 洪文邀請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總是一句話:「大家聚一聚而已。」沒有功利,透明爽朗,而他每次又往往給文友贈送他自編自印的文章。此次收到他的《中華文化瑰寶》集和《找醫生求診》、《找藥劑師問藥》常識類合集,更令筆者驚喜萬分。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位資深的菲華老記者,竟有如此淵博的醫學藥學智識,且不顧商務的繁忙,不顧年紀已大,孜孜不倦的蒐集,整理「拾錦」「拾粹」,早已散發在菲華報刊上,爾今合輯,顯得更有系統性,全面性。 筆者真佩服洪文兄「過細」的精神,在當今人們大講「養生」,慨嘆「病不起」的時候,尤其需要這些智識。 他既抓住菲島的常見病,指出「腎為五臟六腑之本」,又提醒人們需慎行,「大疾病找錯醫生,據殮房只半步遙」;既要找醫生,也要找藥劑師,要人們勿忽視「一個藥劑師,半個大醫生。」 在記者的記憶中,故鄉泉州有不少的名中醫,都是從藥劑師出身的,如馬坡巷的「謙先」、東街的「阿平先」,其醫術不亞於大學生出身的,上了一定年紀的菲華人並不陌生。 洪文兄的著兩冊常識「拾錦」,是菲華人求診問藥的參考書,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醫學常識的珍寶。可惜知道的人並不多,即使有些讀者讀了報刊發表的,也覺得較零碎,要是能編印正式出版,肯定流行更廣,價值更高,甚至「外銷」都會受歡迎的。 相信洪文兄會有更多的佳作,更多的「拾錦」問世。萬馬奔騰的馬年到了,朋友再相會。

(二十二) 謝如意評封面
讀《中華文化瑰寶》隨筆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之寶 中國福建教育學者 謝如意先生評 《中華文化瑰寶》 二零壹三年 十一月七,八,十一日 刊登於商報

(二十二) 1. 讀《中華文化瑰寶》隨筆
讀《中華文化瑰寶》隨筆 謝如意 正在我屢次感慨社會有人嫉善如仇之中,卻忽然欣見洪文君《中華文化瑰寶(一〉》 文,喜不自勝,感慨系之。 大概因為與邵教授建寅先生幸有過一面之緣的緣故吧,我以前對他就屢有所馳念和仰慕並略形於文,如今見洪君大作如數家珍說起他,就更覺得他的形象更加清晰起來,如同又立在我的眼前,親切如舊。雖近立冬,如坐春風!話得從二○○五年到二○○六年間的菲律濱第四屆華文學校聯合會代表大會說起。那時,這個會議就在當時我任華教督導教師的所在校蜂省大同中學召開,我因此有幸聆聽到他的精彩的講座,給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 由於當時將於二○○六年元月召開菲律濱呂宋華教協會的年會,我將負責開一場講座。也由於我這人數十年來所進行的講座的習慣都是沒有具體的文字稿的,只是略理思路之大概,尋求「爛熟於心」而後直面聽眾開講。此於輪廊固然不乏穩定框架,於演講則順其自然靈活生成。而為求講座要「一朝分娩」好,當時正處在認真準備的「十月懷胎」中。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歷來謙恭求學的我珍惜邵教授親臨的機遇,依稀記得是利用大會晚會間的空隙,我鬥膽獨去拜訪他。他平易近人,和藷可親,對於我這客跡菲島的學子一見如故,關愛有加,我也具體奉求他對我的《華文課堂教學藝術尋根》講座內容概要指點迷津,得到他的耳體面命,傾囊而授,讓我更堅定立刻某些看法,更執著了某些追求。真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邵教授之秉聖賢「有教無類」不棄寒微予我循循善誘,既給我指導教育要務,更在身教的同時予我靈魂的洗禮。我為遇到如此敬業愛人的老前輩而高興萬分,銘感五內。 如今在我家中那曾經帶去菲侓濱的一隻箱子里,還珍存著有關華教和邵教授的 教育思想的一些報紙或其他材料。我記得他曾經深刻而形象地給教育指出十項原則, 那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思想魂寶。邵教授還當場表示將把他的一部論教大著送給我學習,後來真的也托放在菲律濱某個民間組織裡,雖然我至今由於種種原因未得順利 接到,但我對邵教授的感恩與日俱增,順再表謝忱! 兩年前我曾和邵教授都去參加母校廈門大學九十週年校慶,雖然同在校園未有重 逢機會,但我知道他是我的老學長,母校的「逸夫樓」里也屹立和訴說著他的父輩早 已為母校作出傑出貢獻。他的愛國愛鄉愛教育的情懷是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很得力 的傳承的,他們的德才足以令我們肅然起敬! 雖然我沒什麼可以報答邵教授,可是,回國後我再被被評為福建南安市「優秀教師」,也評為福建泉州市的「書香教師」的榮譽里就有邵教授培養的功勞。因為,人格的魅力與智慧一樣能滋潤人、培養人!就沖這一點,我對於洪君直接把為中華文化傳承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一部分拍手稱快,擊節贊賞!值明天邵教授即將榮獲「華文教育終身成就獎」的時刻,我在遠方的祖國熱烈地祝賀他實至名歸!我祝願他健康長壽,青春長在! 大大家知道,如果沒有忠誠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優秀人士的持之以恆的攜手努力,哪 有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代相承,薪盡人傳?他們的確是中華優秀文化瑰寶的有機組 成成部分!如果沒有優秀中華文化傳承者的可寶貴的言傳身教,哪有祖國的和海外華僑 的家庭和美、敦親睦鄰,事業榮昌? 洪文君的《中華文化瑰寶(一)》寫得好啊!我等待欣賞下幾篇。一座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豐碑立起來,更多的有志之士在前進。古今中外,多少人都在為家庭興旺、祖國昌盛、世界和平而不懈奮鬥,他們都可能是彌足珍惜的特殊的世界瑰寶。當我們隨著洪文君的生花妙筆去仰慕邵教授建寅先生的高風亮節時,我更深刻地感到我們後來人的任重道遠、感到「與其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的緊迫性,從而樂於更主動、更積極、更有效地當好一個具有優秀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氣質的人,以報答邵教授的親切關懷,感謝和呼應洪文君的揚善深情!因為,不僅「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而且,「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家就是大社會! 二○一三年十一月六日寫於福建南安 當我們隨著洪文君的生花妙筆去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