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 9.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八)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八) 醫學常識拾錦 腎 大疾病找錯醫生,距殮房只半步遙 洪 文 許多器官自開始發炎至開始惡化,確有五天穩定期限。患者家屬利用這關鍵寶貴五天,多找醫生諮詢,多收集醫療不同意見,會有意料不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出人意外 收穫。所以一樹百獲者,還是人也。 一九六四年,我讀大學亱課,兼職記者,家兄就是這種病症患者。由僑界著名泌尿科施醫生與家庭內科醫生林前院長共同主治;施醫生堅持己見,為避免病況惡化,除立即動刀割掉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我事前已先後諮詢三位泌尿內科與一位泌尿外科四位醫生,胸有成竹。我一向相信 明者兼听,暗者偏信,非問無以廣識,觀千劍而後識器,跋前踬後,不眠不寐,輾轉諮詢 ,上天不負苦心人,獲知器官從開始發炎至保持沒有惡化,有五天穩定期限,亦即一粒腎 臟自停止運行之日算起有五天穩定時間,不會惡化。醫生一驗就會知道器官開始發炎的時間。 一再經學成自美回菲不久的林醫生確認五天穩定期限,我抓住這個寶貴機會,以屈 求申方法,追問施醫生除動刀切割外,有否其他內科病理辦法治療?他斬釘截鐵否定,除 此之外,別無療法,他說:「腎臟二粒,其中一粒失灵,排尿管子一支,除手術外,怎能 知道那粒停止運行?」施醫生這個理論說法,表面無懈可擊,實則不附醫理。陳陳相因, 依照老一套療法,毫無創新。 君子擇善固執,在這種莫知所措情形下,我方寸不亂,手足不失措,乘虛有陳,要 求除舊布新,除去舊法,而以新的療法取而代之。心緒坦然,沒有顧忌而直率說明我要利 用這五天寶貴時刻的醫理治療:「棄用那一支排尿管子,改用二支細小管子,直接分別插 入左右腎臟輸尿管,即一支插入左腎,一支插入右腎,二小管子延伸體外分開放入二小玻 璃瓶子。有尿液自管子排出的那粒腎臟獲證明正常運行,沒有流出尿液的管子被證明這粒 腎臟失灵,停止運行。再由主治醫生診配退炎藥方服用,小心等待四至五天,炎退尿液就 會立刻自管子流出,恢復運行。」家兄於第四天開始排出尿液,我的療法被讚成功,因此 逃過一次割除一粒腎臟大手術災難,延年益壽,享壽九十二歲。故踏危者慮深而獲全。 一九二九年,清末學者大臣梁啟超亦患同樣病症;也是一粒腎臟停止運行,他一味偏听醫生動刀切割的手術醫理,不幸冤死在手術台上,所以病不離主,事事躬親,多听听不同醫生的意見,集思廣益,不要剛愎自用。 梁啟超的不幸冤死,乃因值日護士用碘標錯失灵腎臟的肚皮位置,執刀醫生粗心大意,沒有重新核對掛在手術台邊的X光片,錯割那粒健康無恙的腎臟,這幕悲慘錯誤手術 立即發生,死於非命,時年五十六歲。梁啟超死得很冤。如果他採用家兄治病方式診療, 其結果可能就不一樣。所以丁火能焚云夢,蟻穴能決大堤,學在其中,小心為尚。 鍳於梁啟超知名度高,住最著名醫院,由最著名外科教授主任醫生操刀切割,其手 術室 「烏籠」錯誤作業尚且如此,見微知著。由細微跡兆,即可反映手術室的實質情形。 葉落知秋,其家人如能及時謀補救,見兔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亦未為遲也。現 在手術室不給病人家屬進入察看,何也? 此案例於二十年後始由當時參加實習醫生洩露。 台灣榮民總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楊五常表示腎病末期患者,最佳治療方式是器官移植 或透析治療,但腎臟移植器官附合患者的條件比較難找,不是任何腎臟器官就可任意移植 ,除非血緣親屬的腎器官。 腎臟移植亦有禁忌,癌症五年內尚在治療中,肺結核、酗酒者、藥癮者、不配合醫 囑者、都不適合做器官移植手術,必須考慮做「透析」治療。

(八) 8. 找醫生求 診 (十二之七)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七) 醫學常識拾錦 腎 腎為五臟六腑之本,男女性慾休戚相關 洪 文 腎:亦稱內腎,左右各一,俗叫腰子,分析血中廢物成尿液而排泄體外的器官 。中醫稱左為腎,右為命門;亦即右腎,生命攸關之處。命門即目,神精之所舍,原 氣之所繫,人體重要器官之一。 睪:亦稱外腎,俗名睪丸,又名精巢,又稱副腎、腎上腺、內分泌腺,亦左右 各一,分析肝醣。男人性功能強弱與腎氣,睪丸休戚相關,猶如唇齒相依,不可不察。 腎病主要分為二大類症狀;「腎尿毒症」與「腎壞死」或「腎發炎」而功能停 止運行。一粒腰子的功能不能運行,不一定就是這顆腎臟「壞死」,很可能因發炎暫 停運行。另一粒腰子仍依軌道照常運行,患者暫時沒有生命危險,祇要醫生對症下藥 ,等待五日至六日會自動恢復運行。 一九六四年,家兄因此療法逃過一次割腎大刼難。一九二九年,清朝末學者大臣梁啟超亦患同樣病症,一顆腰子停止運行。家屬偏听手術醫生一面之辭立即將之割除,當場冤死手術台上。患者切勿持螢燭火,得首失尾,先看清楚病源的全貌。 腎為五臟六腑之本,腎氣盛衰與生殖能力、發育、退化關係極為密切,互相影 響至深。腎氣充實,身體不易衰老,男女性功能不但正常,乾柴烈火,渾然一體。腎 虧虛易於衰退,性功能隨之減弱,男女魚水之歡,捉月而死,鏡裏拈花,虛實互相呼應。 腎臟精巢是貯藏精氣,包括男子精液,女子的卵,以及有關生長發育的精微物質,刺激男女性功能積極反應,亦參與造血功能。 「腎之華在髮」,頭髮生長與精血盛衰息息相關,一個精血充沛的人,頭髮榮 茂而秀美,血氣不足,導致不能上達頭部滋養髮絲,非獨慢慢停止生髮,而且提前掉髮。女人四十五歲以上就會明顯出現老化現象,髮絲變白,眼袋突出,眼睛老花,奶 房下垂,由於循環系統逐漸失衡,卵巢萎縮,性慾降低,種種因素,使人每一時刻, 無不痛癢相關。小心防患未然。 腎臟既是貯藏精液與卵的工具,腎氣不足,男性雄風不再,女性意興闌珊,性 慾是人生正常的反應,也是代表身體強弱的象徵。 腎內分泌功能隨年齡上升而漸漸退化,男性超過五十歲,女性逾越四十五歲,腎氣就開始衰退, 引起骨質疏鬆, 手腳冰冷,腰痠手抖, 疾病開始擾人。 由於「 內分泌」的變化,男女性功能也隨之下降,寶刀不芒。 腎尿毒症較為麻煩,患者不要等待腎功能變差才就醫,這是不智之舉。腎臟病末期祇有二種治療方式;「腎臟移植」與「透析治療」。腎是人體重要排泄器官,百病異源,百川匯海,盡歸腎臟。 腎臟左右各一,皆隱藏於體內,眼不能見,手不能摸,要是其中一粒腎臟功能突然停止慣性運行。判別左邊或右邊腎臟「失灵」,「發炎」或「壞死」是一門深奧「病理分析」與技巧博大思考的智慧匯集,不是泥中濯足,敷衍塞責。必躬親之,自己該做的事,不讓他人代勞。 判斷腎臟「發炎」或「壞死」不是一般人容易理解拿揑的,猶如稱不離錘,關係密切,很難辨別。「發炎」或「壞死」一發不可收拾,同樣藏匿體內,同時失灵運行,非但不能口講指畫,又不能耳聞目睹,二者症狀何其相似乃尔,蓋出自同一器官系統,一舉兩失。判別病理技巧在人,一樹百獲者,亦人也。患雖難,人以易處之,未有不治之變,知難而進,事在人為。為之,則難者亦易,治病亦如此。 以外科手術醫生的觀念角度而言;沒有按照老規矩運行的腎臟就是歸納「壞死 」,會主張依常例開刀破肚,一刀割除,以絕後患。表面見解無可非議,實質於「病 理分析」 不合,有些出入。「壞死」 發生前, 必預先顯示出徴兆,譬如「發炎」 。「發炎」雖然亦是無跡可尋,然內科醫生却有病態痕疾可治。所以衣人在寒,食人 在飢,不可不察。

(八) 7.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六)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六) 醫學常識拾錦 手術醫生小心揀,手抖眼花非上選 洪 文 什麼病情叫「嚴重」,什麼稱「輕微」,眾說紛紛,也不能任由醫生一口判定 。病家求診時一定要追問病因到底,千萬不要祇听不問,醫生可以姑妄言之,病人千 萬不可姑妄聽之。可先匯神靜听醫生診後判斷的結果,然後說明自己症狀情形,切勿 扮演自己為醫生,最忌先申述自己病況及猜測自己病症,這樣會影響醫生的判斷,首 應由醫生自己摸索病源,說出斷定的病症,後由病人自己提出心中猜疑病症,對比對照,察病論症,對症下藥,是求診最終目的,切莫輕易放棄。問診時不說廢話,嘻嘻 哈哈,會把病拖壞。不要抱薪救火,讓醫生自己望、聞、問、切。 一九七八年末,先二哥因胃臟裂口而動手術,操刀者是當時一位最傑出華僑著 名手術醫生,享譽華僑醫界數十年,由我的家庭「內科醫生」前崇基醫院林院長配合 。三人術前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協議割清胃臟周邊萎縮軟弱肌肉,然後縫合,并安 排翌日早上手術「第一刀」,此時手術室特別清潔乾淨,沒有病菌汚染。 「第一刀」就是當天早晨第一個病人開刀動手術,手術室規定前一晚上全室消 毒無菌,醫生早上精神飽滿,是最佳手術時間。 手術計劃非常週到,策出萬全,手術時間大約四個小時。一小時不到,距料醫 生從手術室出來:「恭喜,手術順利成功」,我警覺手術不齊,究其原因,醫生答說 :「祇縫合裂口,沒有切除萎肌」。我聞及呆若木雞,斥其心口不一,如此術後容易 再裂,兩人相持不下,醫生却神色自若笑答:「再裂再割」。這種不經之談,竟然出 自著名醫生口中,令我啼笑皆非,十分尷尬,左右為難,後悔已遲,無法挽回,方知 「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 晴天霹靂,一年不到,先二兄果然胃再破裂,耳不忍聞,目不忍見,我獨愴然 而淚下,自怨自艾,悔恨自己一時疏於防患未然,驟然忘記這位醫生當時已屆六十高齡,手會抖、眼會花、腰會酸、易疲勞、記憶差。由於這些不完美的缺憾,以致釀成 再一次大手術的危險,令我無法收拾。一個德高望重的醫生,本應獨立不汚影,獨寢 不愧衾,力不能勝任,理應讓賢,如此尸位素餐是害人。 我的失策是一時失神忘記醫生年歲已高,不宜操刀。他年青時代有醫德,也不 是平庸,我猜他是心有餘力不足,不像年輕時勝任愉快,遊刃有餘。問題是過去好, 三十歲好、四十歲棒、他六十歲還棒嗎?稱一稱,才知輕重;量一量,才知長短;比 一比,才知醫德。做事不可馬虎苟且,草率了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前次半途未竟的手術中吸收教訓,嚴防類似情形再發生,我由數家醫院選出一家附有「病理化驗」的醫院。一個富有經驗而容易配合「家 庭醫生」的中年外科醫生「執刀」,費時四點鍾,手術順利成功,從此一勞永逸,沒 有再患。我一想起那件半途未竟的手術,不寒而慄,不堪回顧。挫折的磨練往往使人 變得聰明,三折肱而成良醫。 著名外科醫生確有不平凡的特點:醫術高明、醫德好評、善於研究、所以著名 ,年輕時可圈可點;年老時却知難不退。知命之年的人要有自知之明,既然能力有限 ,就該知難而退,何苦硬著撐?盡力呼?手術費呼? 力不從心是高齡醫生的無奈,新舊交替是自然現象。揀醫治病,特別手術外科 醫生,不能草率從事。先想醫生會不會太老、手會不會抖、眼會不會花、腰會不會酸 、軀會不會易疲、記憶會不會健忘、技術會不會生疏,這些一定記牢,千萬不要敷衍 了事。蒙昧無知,糊里糊塗,會釀成一生難忘的遺憾。 病人動大手術,做大決定之前,事先多看幾位內外科醫生,听不同意見,同一 病例諮詢不同醫生,其結果可能南轅北轍,耳目一新。兼听則聰,妄聞則蔽。如何善 用灵活巧妙判斷是非,全在運用之神,存乎一心,取决於是否善於思考,所以成敗由 己不由人。 人有憂勤之心而知致治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工。人之於患難,盡人謀之後, 即泰然處之,也不致鋤桃傷蘭。

(八) 6.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五)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五) 醫學常識拾錦 殺雞用牛刀,瑕疵變乳癌 洪 文 在手術室裡,一般手術醫生與其助手都是互相庇護不正常行為。一位著名外科教授醫生誤診 孕婦的胎兒為腫瘤,手術進行一半,醫生的手術刀突然停在半空中,赫然發現是胎兒,其助手欲將 錯就錯,諉說是腫瘤,圖一手遮天,使是非不明。教授醫生為人獨樹一幟,面對現實,決定保留胎兒。此舉不被病家諒解,到處辱罵,一 發不可收拾,醫生因此身敗名裂,這案例發生在台灣。此 案壞在一著失棋,沒有術前驗孕,所以善而害所善。 假如教授醫生沒有一念之仁,反將胎兒與子宮當腫瘤一併切割。謊報手術順利成功,病家反 會啣環報恩。為慎重計,切除腫瘤之前,應先驗孕,切勿粗心大意,悔前莫若慎始。 胎兒依附「子宮腫瘤」旁際非常稀有,但確實有案例。當患者將全部切除的「子宮」送往「 病理化驗」時,赫見腫瘤旁邊附個胎兒,最後鬧上法庭。如果術後沒做「病理化驗」而將腫瘤與胎 兒一倂拋掉,神鬼不知,一了百了。故手術前,應先驗孕,手術後應送「病理化驗」,這樣萬無一失。知之難,不在了解別人,而認識自己是在做什麼? 「子宮腫瘤」無毒素,而與「子宮」相依相存十年以上,可以不急於割除,且觀察追踪,後 續發展會利多於弊,因為二者已經互相適應,彼此依賴過活,相輔相成。凡事豫則立,不豫則敗。 「子宮腫瘤」假設有毒素,瘤菌不可能潛藏十年,而症狀不變,否則病況一定在一年至二年 內惡化。毒瘤變幻無常,快似浮雲如白衣,斯須如蒼狗,使人有風雲莫測之歎。在沒有病變的蛛絲 馬跡顯示,肯定子宮與腫瘤已相依相存,彼此依賴過活,相安無患,切勿妄听動刀切除的花言巧語 ,擾人不安,謹慎應對,不要無事生事,自己困擾自己,預防那些用詭計以徼名之人。 一般手術醫生會引經据典力勸患者盡早割除,妄言為預防萬一將來一旦變毒,後患不淺。若 二者同時一起切割,手術程序最為簡單,一刀了結。女人期望將來再生兒女,成龍成鳳,以光宗耀 祖機會亦從此湮沒,淪為海底撈針。試問一顆無毒腫瘤依附子宮裏十年,相依相存,有否必要二者 一起切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病家面臨小心抉擇時刻。動要三省,謹慎行事。 單割無毒腫瘤而保留子宮最為上策,假如病家為防患未然,小心挑選醫生。這種手術程序比 較繁雜費時,醫生多不傾向,除非患者揀到一位佛眼相看好醫生,他耐心慢慢於千端萬緒中掌握關 鍵時刻,手術一定處理得有條不紊,保留完整子宮,小心選錯一位初時似佛眼相待為餌,讓人上當 ,手術半途却以佛口蛇心相對,整個子宮割掉,勿忘此時縱奔驥也不能及既往之失。 這種事情發生機率仰之尔高,已是司空見貫。二零一零年 ,一位摯友夫人因 「乳房」發現 有小顆細胞核粒, 經病理化驗(驗毒素)沒有毒素,求診於手術醫生,醫生勸她拿掉小顆粒。術前協議,不割乳房。然一進入手術室,始料不及,患者於術後發現已沒有乳房,醫生擅自切掉。這種手 術作業突然變卦,是起初沒有料想到的,醫生以「莫須有」理由解釋,患者却啼笑皆非,生米熟飯 ,笑也不是,哭也不是,祇能吞聲飲泣,故術前慎思,拿捏分寸,行動果決。 女人一般乳房都有小顆細胞核粒,分為固體與水體二種,自己用手指輕觸輕摸便能覺知,祇 須求診內科醫生專家。固體開一小小隙縫拿取;水體以醫用針管抽吸,千萬不要小題大作,殺雞用 牛刀,將芝麻小事當成大事求醫。女人經期前常被發現這種小粒,經期後有時會自動消失。 人之將老,其言皆善,在一次品茶閒謔的時候,一位面臨退休的剖屍醫官感慨表示:「手術 活人」最好選用「手眼穩健」的中年醫生,不要迷惑老手術名醫。老名醫生的寶貴經驗確實「新手 醫生」無法比擬,但動刀不宜,手抖眼花,後患不淺。剖屍醫官却不同,越老越工:老資格、老經驗、年輕人學不來,剖錯了一聲也不會亢,沒有留下禍患。 這位老醫官的手術哲理分析得淋灕盡致,濕淋淋地往下滴水,一 針見血,一善言喻解數語 ,反映揀手術醫生必須要精挑細選,療之已精,而精益求精,力求精善而不止。 病人生死關頭, 不可不慎。 看醫生求診本來就有許多論證與心證;論證是根据不同諮詢的結果說明病理判斷的正確性;…

(二十四) 林炳輝讀《中華文化瑰寶》
林炳輝2014年正月二十三日評《中華文化瑰寶》刊登於世界日報 讀《中華文化瑰寶》 林炳輝 友人忿忿不平地對筆者說,他只是出自一種感動,寫了某僑領的善行,竟有人說他 拿了「紅包」。「我缺錢嗎?」他覺得十分好笑。 筆者勸他,大可不必動怒,胡說八道,頭腦不正常的大有人在。想當年,筆者寫陳 本顯,吳長榆,不也有人背後胡扯什麼「得到好處」嗎?難怪好人好事尤其是僑領的事沒 人敢寫。 但洪文就敢寫,且寫得淋漓盡致。 他的長篇紀實《中華文化瑰寶》分別在《世界日報》《商報》《聯合日報》和《菲華 日報》上發表,以十分翔實的資料,通過他的生花妙筆記述了菲華「華文教育終身成就獎 」獲得者邵建寅光輝的一生,奉獻教育無私無悔的一生,令華文教育工作者借鑑的一生。 為稿酬?不但沒有且自掏腰包「買版位」;為「紅包」?笑話!洪老先生不但是資 深的老記者,且是ㄧ位成功的企業家。「紅包」是外發的,往往是資助那些貧困者,資助 公益事業。 寫此長文,為的是表達師生深情,為的是弘揚華文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正如「 廣場」文友柯林說的,邵建寅是位「沒玄虛氣的哲學家」,國學造詣極深;又如福建學者 謝如意先生所評,邵建寅教授「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這樣的人難道不知道大書特書,披露於報端嗎?難道不值得宣揚可喜可嘉的一種精 神嗎? 洪文新作確是「內容精彩紛呈,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使人賞心悅目,妙自心 生」(謝如意語),值得菲華讀者一讀。 該寫就寫,該說就說。讓別人嚼舌頭去吧! 「寫自己的」!近年來讀過洪文先生不少的作品。他早年涉足報界,走南闖北,風 風雨雨,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積澱。再如一民兄時常稱讚的,他的古典文學功底深 厚,動起筆來成語運用自如,古詩詞為今用貼切、耐讀。他又喜交文友,文友相聚不論「 派別」,說古論今,談笑風生,相得益彰,其樂融融。

(八) 5.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四)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四) 醫學常識拾錦 「性,男人,手術刀」,「孕,女人,刀下情」 洪 文 「輸卵管」專責將卵子輸送至子宮的管道;也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必經途徑。「輸精管」負責將精子輸往至精囊,二者功能相似,都是生養兒女以承先啟後,延續子嗣,不可或缺的黃金寶貝雙管。 「輸卵管」最為忌憚不外「子宮外孕」,治療困難重重,特別釀成出血、破裂、 腐爛、壞死等等因素,更是雪上加霜,火上加油。類此切膚之痛情形下,除開刀割除「 輸卵管」外,別無補求途徑。亦是一勞永逸解决辦法,以絕後患。此中困擾,不足為外 人道也。 「子宮外孕」的手術過程情形相似「攝護腺」,二者可以相提並論,操刀醫生可 以照樣保全完整「輸卵管」,猶如保全男人「攝護腺」一樣,只要還沒有破裂、腐爛、 壞死或出血情形下。然此舉端視醫生怵惕惻隱之心,如眼見患者的不幸而產生憐憫之要 。精華在一念,咫尺匠心難,成敗乃在醫生一念之得。 「輸卵管」與「子宮外孕」息息相通,休戚相關,「輸卵管」在頻臨出血而未出血;頻臨破裂而未破裂,胎兒沒有壞死現象,雖怵目驚心,幸如遇上一位不怕麻煩通權 達變的婦產科醫生操刀,逢凶化吉,「輸卵管」一樣可以保留完整。反若碰上不肯花費 一翻功夫,耐心處理的醫生,以快刀直接切除,雖然乾脆俐落,患者不幸從此減少一條「輸卵管」,剩下另一條連接卵巢而沒有卵子,則患者從此不育。女人育與不育,男人 性功能舉與不舉,全握在操刀醫生一念之間,善惡之殊,困在毫髮,如火如水,永不相容。 即使患者具備上述這些保留「輸卵管」的條件,也必須遇上一位不厭其煩戮力同心,知情達理的好醫生,才能功到自然成。 切切牢記,不將自己切己之事全置之度外,听任醫生裁決,如其動機不良,別具 肺腸,說三道四,故意違眾立異,則後續之事會不堪設想,無法預料。 台灣婦產科醫生林文斌在其治療《 子宮外孕 》 文章裡敘寫其手術「子宮外孕」的「輸卵管」辛苦過程情形,對即將要破裂或將開始出血而未出血的病人而言,醫生直 接切除最為省事。但林醫生仁心仁術,不忍這樣下手。她審視良久,一再考慮,最後還 是决定保留這條「輸卵管」,讓患者有再生男育女的機會,兒孫繞膝。 這位患者確實非常幸運,遇到這位不怕琐碎麻煩的好醫生,才能如願擁有二條完 整「輸卵管」繼續傳宗接代。林醫生說這種喜悅,就是醫生最大收穫。 年齡四十以上女人,必須隨時警醒自己健康。此時年紀不是當年步步生蓮花的時代,容易患病,症狀的驟然變幻,風雲莫測。「子宮腫瘤」、「子宮外孕」、「內分泌 」不正常,屢見不鮮,前例甚多,凡事杜漸防萌,症狀出現之初,即須立時制限,不使 擴大。萌芽不伐,將折斧柯。 子宮發現有腫瘤時,不要慌張,手足無措,先以「病理化驗」辨別腫瘤有否毒素 ,一定要先驗孕,醫生沒有提及,患者應自動提出要求。這個年齡懷孕的女人,生理「 內分泌」的改變異常,且有不正常的出血,容易誤判為還有「經血」,誤認不是懷孕, 超音波有時也不一定看得出。所以胎兒被誤診為「子宮腫瘤」機率很大,症狀非常相似 ,很難判別。慎謀能斷,做出正確的決定。 「病理化驗」如確証「子宮腫瘤」有毒,必須立即將腫瘤連子宮一起割除,一刀 兩斷,不留後患;化驗若確認沒有毒素,可以祇切割腫瘤,保留子宮,繼續生育,子孫 滿堂。以手術過程而言,子宮與腫瘤同時一起割除,最為簡單省事,亦是醫生最愛,省 工省時,乾淨俐落,害在從此不能生育。如尚無子嗣,必須三思後行,但祇切割腫瘤, 手術比較繁縟,千絲細鏤,小心清理術後,事事十拿九穩。

(八) 3.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二)
找醫生求診(十二之二) 醫學常識拾錦 治病慎揀醫生於前,戒江心謀補漏於後 洪 文 一九七零年,我在台灣旅遊途中不幸被風吹入眼中一粒細沙,本屬無恙,打算回 菲找眼科醫生診檢。在菲信步走入一家眼科診所,這位眼科醫生一一否定我所陳述情形 。他一不問、二不聞、三不望、四不切、一口咬定,此疾非同兒戲。形容眼睛感染非常 嚴重,自矜自是,小毛病變成大眼疾,他未經我同意,擅自用紗布封我左眼,一面打針 ,一面包藥,關心切念,千叮萬囑:「每隔一天回診一次」。回診時照本宣科,依樣換 紗封眼,打針包藥,煞有介事,活像真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其實他是笑裡藏刀,滿口慈悲,心腸狠毒,不顧病人安危,祇圖診費,藥金。所以看病不要取火泉源,方法錯誤, 徒勞無功,反而受害。 我這樣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晚上,不敢跨出大門半步,譬猶殺頭而便冠。屈指二週不見效果,我終於另找眼科劉醫生診治,他揭開紗布一看,掩口葫蘆,不禁微笑「 你找隔街父子同科的那位醫生?怪不得紗布封眼」。他拿給一瓶眼藥水說:「滴後便可 痊癒,沒有眼疾,不必回診」。醫者父母心,有人醜態百出,有人德高望重。像劉醫生 這種好大夫,不是沒有,確實很少,因為他無私,苗而秀,秀而實,人品高貴清雅,修 養德行是為做善事,不期回報。聰明之所貴,貴呼「前車覆,後車戒」,從中吸收教訓 ,事半功倍。 醫生古有割股之心,良知良能,天賦道德觀念水準很高,古時有割股肉做藥餌, 高潔情操的醫生,今日少有再世的華佗。醫生本是一群資質優秀醫療專業人才,令人敬仰。或許今日時代不同,眾生賢愚不等,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齊,禽魚不結侶,冰炭不同器。 找醫生看病,二週不見效果,千萬不要守株待兔,必須更換醫生。不知灵活變通 ,坐失良機,待病情惡化,悔之莫及。找「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醫生,不要找眼不見「輿薪」的大夫。用權然後知輕重,用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要生存華屋處 ,莫零落歸山丘。 美國哈佛大學附設醫學院教授J. GROOPMAN M.D.在其大著《醫生是怎麼想的》《HOW DOCTORS THINK》坦承醫界存在很多問題。据他統計,美國有五分之一的病 人被誤診,因此冤死年達九萬人。莫說荷露有圓便是珠,誤診不洩無得曉,冤死焉知不 是鬼? 這位婦人如果一開始就伴病人找其「家庭醫生」或「內科醫生」,其結果可能會 完全不一樣,蓋這二科大夫什麼疾病都診,幫病人抽血、驗尿、測心電圖、量血壓、听 心跳、測超音波、是疾病「把關」,「過濾」醫生,小疾開個藥方,吃點藥就好,大病 介紹專科醫生轉診。既把關又保險,切勿臨崖失馬收繮晚。病臨危險邊緣,才回頭補救 ,不是上上之策。 美國保險公司明文規定投保人未經「內科醫生」診治之前,不准看「外科醫生」 ,由此證明「內科醫生」對病情「把關」的重要。反眏治病切戒船到江心謀補漏,為時 已晚,非明智之舉。 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神速,現在一般都採用「內視鏡」治療眼疾,不論青光眼或視 網膜,用「內視鏡」治療傷口小,復原快,又因能自由轉動,看到傳統手術不易見到的 角落。 也不是任何疾病都找內科醫生,如眼睛紅腫,當然直截了當看眼科;鼻子發炎, 找鼻耳喉科,避免走冤枉路。其實內科也不是科科專業,醫療學識也不是科科無限。因 病情況找相對內科醫生先診,找一個心像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醫生,一心一意,一心一德澈底為病人治病,才是上策。不要錯認病人由醫生一手治療,就一了百了 ,一通百通,殊不知許多誤診因此發生,所謂病不離主是也,非慎無以致全。 醫生修養人生宜沖粹,如近春溫;省察自己宜嚴謹,如近秋肅,心一疏漏,萬事 不可收拾;也是錯誤的根源,不論大事、難事、煩事反映醫生處事的責任心。 篩檢「癌症與病源」不宜常常掃瞄,會傷害身體,必須自己拿揑,切勿等閑視之。

(八) 2.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一)
找醫生求診 (十二之一) 醫學常識拾錦 小毛病變成大惡疾,這裏醫療是這樣嗎? 洪 文 求診不可乘喜而多言,非馬喻馬:醫病不可因快而易謀,朽木不折。病不能匿, 隱瞞病情,不得良醫。故疾不可文過飾非,於疾無功,看醫生要慎始,不要悔後,徒悔 無益。醫患時不可失,失不可久,時之變是間不容息,要牢牢抓住時機,千萬不可延誤 失醫。 讀大學一年級時,我兼職新閩日報的外勤記者,亦工亦讀。採訪警政,衛生部, 醫藥。為掏新聞,天天跑停屍房,解剖室,在這裏認識不少解剖醫生,經常在閒談酒謔時,我緊抓機會,旁敲侧擊,追本窮源,屢屢耳濡目染,學到很多醫療求診常識和揀醫 生祕訣,特別是醫藥驗正,服用,都有深入理解。集眾思,廣忠益,泛吸眾人有益意見 ,以成眾事。從中心領神會,學以致用,我的大哥因此逃過二次多此一舉動刀大手術。 這些醫官的醫療經驗非常的豐富,少能比擬,談話幽默有趣,說到焦點,令人捧 腹大笑。其中一位面臨退休醫官極其善喻,用一句話說明好幾件事情。 他有「醫生」之名,沒有「醫生」之實,因為他是「醫死」的醫生,只要不怕死 的人都可找他看病。其金玉良言:「有那位『神醫扁鵲』沒做過『閻王』?有幾位名醫 不曾錯犯致命的『誤診』?沒有實習醫生,就沒有著名大夫,所以經驗是由犯錯當中而得。」 他說沒有那些「被冤死的鬼」,焉有「被救活的人」?沒有解剖「死人」的醫官 ,怎有醫治「活人」的「華陀」?一針見血,以一言喻數事。 揀外科手術醫生,不能草率馬虎,不要迷惑名醫,不要找年歲大的外科醫生操刀 ,必須小心衡量利益得失,顧慮到高齡醫生手會抖,眼會花,腰會酸,易疲勞,記憶差 ,技術生疏等等,這樣才是求診高手。 二零一二年七月中旬,在醫院升降機裏听到一位半老婦人描述這裏醫療情形,心 中感慨萬千。屢念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同一問題,持觀察角度互異,就 有不同看法。我不是醫生,沒有懸壺的經驗,却有求治的常識。 這位新移民婦人,花甲年紀,從醫院六樓乘同一升降機,裏面祇有她和我,我們 素昧平生,她愁眉不展,瞇著雙眼:「先生,這裡的醫院與醫生是這樣的嗎?病人初患 感冒,本想住院檢查二天出院,不料翌日醫生手術動刀,隔日喉嚨插入管子,腰肌亦插 ,醫藥不准外買,住院二星期,醫生診金、藥品、病房費用、賬單合銀菲幣一百多元」 ,她哭喪著臉,無法掩蓋她心中無奈,似有他生未卜此生休之感,听了心裡悲酸。 她怒斥由小毛病變為大惡疾,醫生因此獅子大開口;藥品不准病家外買,所以漫 天叫價。一般醫療界對這樣說法,一定持有不同意見,指她欠缺求醫常識,也不是醫療 專業,是從患者角度看醫療行為,議論紛紛,各執一詞。所以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寒極 不生寒而生暑,人的認識會受客觀環境的制約。 這位婦人確是站在患者立場說出一般患者感受,雖非確見,却是實聞,我也曾經 數次遇到這種情形,尚幸我有求診常識,福大命大,化險為夷。像這種問診行醫的行為 舉措,到底是誤診呼?耍弄呼?意見不一,莫衷一是。 無可否認,這位婦人確實對相關求診常識,不甚一一,沒有經驗閱歷,沒有詰問 清楚病根,所以致患。 許多醫生在進入醫學院讀書與學習的時候,用平常人听得懂的語言說明病因。成 了醫生,教授後却用正統的醫學語言,講一些病人家屬听不懂的話,這是醫生問診行醫 之弊。 大醫生還有另一毛病,看病問診時間短,解釋病情時間更短,沒有說明清楚病源 ,缺乏提供病人一個安全求診環境,放心就醫。如上述婦人斥責情形相似,南人不夢駝 ,北人不夢象,南腔北調。醫界興利除弊,才是實際功效。 …

(八) 1. 找醫生求診目錄
找醫生求診 醫學常識拾錦 洪文 刊登於 商 報 菲華日報 聯合日報 第一篇 9/20/2012 9/21/2012 9/24/2012 第二篇 9/21/2012 9/22/2012 9/25/2012 第三篇 9/22/2012 9/23/2012 9/26/2012 第四篇 9/24/2012 9/25/2012 9/27/2012 第五篇 9/25/2012 9/26/2012 9/28/2012 第六篇 9/26/2012 9/27/2012 9/29/2012 第七篇 9/27/2012 9/28/2012 10/01/2012 第八篇 9/28/2012 9/29/2012 10/02/2012…

(二十六) 老人與股票封面
老人與股票 夕陽無限好,晚霞掛樹梢 洪 文 2015年 01月 15日刊登於商報 股票是什麼 沉舟側畔千帆過,寡婦孤兒少涉足 洪 文 2015年 01月 16日刊登於商報